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着力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科学发展,相继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政策新举措,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团结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更加坚实。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成员广泛的认同,已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思想共识,成为指导多党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想。2007年以来,在中共各级党委的支持和协助下,各民主党派坚持“自觉、自主、自为”原则,先后开展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活动,广大成员普遍受到深刻教育。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与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相结合,引导民主党派广大成员不断传承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共识。
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有序。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协商制度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富有成效。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坚持做到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的原则,政治协商成效更加显著。据统计,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至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189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46次。中共中央先后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许多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人选,宪法修改以及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监督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文件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各地党委还结合本地实际,在实践中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予以明确,对议题确定、通知时间、意见转送、意见办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有的地方将中共党委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的形式、内容加以分工,减少重复,提高了政治协商的有效性;有的地方在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定期情况通报会、小范围谈心、双月座谈会、党委常委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参会阅文等制度,丰富了政治协商的形式,提高了政治协商的水平。目前,政治协商已成为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前和决策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效途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中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被中共各级党委及有关部门采纳。
参政党建设整体稳步推进。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为主线,以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为根本,以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为目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参政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在思想建设方面,各地党委积极推动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认真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积极探索建立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动态分析机制、信息反馈和应急机制等,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增强了民主党派成员为中共党委和政府分忧解难的自觉性,广大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在组织建设方面,组织发展步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截止到2011年底,各民主党派成员达85万多人,具有高、中级职称69.8万人。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大大提高。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了后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各民主党派中央制定了内部监督条例,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并探索建立了谈心会制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各民主党派还根据实际,建立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工作机制,明确了后备干部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健全完善了民主党派机关工作制度,规范了机关工作秩序,明确机关干部岗位职责,提高了机关工作的管理水平。
多党合作的作用更加显著。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一是参加国家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各级党委不断加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力度。截止到2011年底,在政府机关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3.1万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领导副职的20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和无党派人士陈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省级政府工作部门有35名担任正职。二是建言献策取得良好成效。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各民主党派先后就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特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围绕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重点就“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问题献计出力,共提出意见建议266件,其中中央领导批示174件,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鄱阳湖经济区等都是民主党派中央提出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各级党委还创造条件、完善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考察调研。一些地方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出题,统战部门协调,民主党派调研,政府部门采纳”的工作机制,提高了民主党派调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有效地发挥了民主党派的政策咨询和智力咨询作用。三是民主监督稳步推进。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努力营造宽松氛围,不断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坚持做到每年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民主党派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不断加大特约人员工作,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都开展了特约人员工作,县级以上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党风监督员等各类“特约人员”近5万人。一些地方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党委和政府开展的有关专项检查、执法监督工作以及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有的地方党委建立“直通车”制度,民主党派成员意见建议可直达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手中。据统计,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特约监察员还接待群众来访5万多人次,办理群众来信2万多件次,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四是社会服务硕果累累。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学习总结毕节试验区经验,探索新形式、开辟新领域,广泛开展抗灾救灾、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科技兴农、医疗服务、捐资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特色明显、富有成效,形成了一批叫得响、影响大、口碑好的民心品牌。尤其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创造的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参与毕节试验区重大项目413个,投入和引进资金305亿元,建立产业示范基地32个,招商引资450.2亿元,累计捐款捐物价值4.7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这些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多党合作理论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实践的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
_____摘自《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