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由优秀传统文化结晶形成的文化基因,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独特标识,也是今天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的传承受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不仅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国学,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学以致用,更是身体力行,除了坚持每天一小时学国学,还在多种场合宣讲传播国学,尤其他善用国学智慧治理国家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驾轻就熟,更使全国人民感受到他深厚的国学素养和热爱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倡导下,一股学国学、讲国学,注重吸取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良好风尚,已经蔚然成风。
国学经典的普及与推广主要面临着三大障碍:一是一些人受国内外不良思潮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一概排斥、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对西方文化却不分良莠,盲目崇拜;二是大众古文和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三是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盛行,大量挤占公众阅读时间,吸引了公众注意力。
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最好的办法是各级领导干部以身示范,通过阅读国学经典,从中吸取和提炼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的正能量,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面对国学基础薄弱和快餐文化盛行的挑战,则必须考虑在经典传播表达方式上大胆突破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为国学经典的传播方式变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研读国学经典,是一种高含金量的文化阅读,除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还涉及大量的历史典故知识。要营造全民学国学、讲国学的文化氛围,就必须在国学经典的大众化、通俗化和趣味性方面做文章。习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呼唤着国学传播方式的现代表达。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5年中国成语大会》和河南电视台少儿古装千集连续剧《中国成语故事》,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我们可以尝试让国学经典以《故事丛书》、四格漫画、动漫、微电影等形式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方式进入民间,面向普通大众,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国学经典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伊索寓言”一样走出国门,造福全人类。在这方面,致力于国学文化传播的东家子公司已率先做出尝试。
美国的历史不长,但他们对自己过往的成就同样津津乐道。美国运动员在世界体育竞技场上表现出的爱国精神,一点也不逊于中国。即便是好莱坞大片,也十分注重美国精神品格的塑造和价值观输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却不尽人意。由于价值观的破旧与立新未能同步,导致全社会道德滑坡、潜规则盛行。年轻一代由于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价值虚无。爱国爱人、厚仁贵德、礼让孝敬、诚信守诺、清廉节俭、自强好学、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等优秀的文化传统旁落。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国学经典的传播需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一代又一代持续不断的长期浸润努力。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强烈呼吁国学经典的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要像过去30年全民学英语那样,将国学经典纳入各级学校的必修课和学校教育体系考核范围。唯其如此,中华民族悠久优秀的文化传承才能坐实,在继承中光大发扬!
---转自《团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