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日章(1905—1992)别名荻良,浙江奉化人。1933年4月进入蒋介石侍从室,1935年至1938年兼任第四组组长,1938年6月,调行政院任秘书兼机要组长,1946年至1947年任行政院主任秘书,1947年至1949年4月,任杭州国立西湖艺专校长。
有关宋氏三姐妹的生平海内外不乏报道,由于各人所处角度或经历不同,褒贬兼有,是非曲直,自有历史详论。我现在要说的知识我在跟随蒋介石期间所亲身见闻的关于宋美龄的一些片段。
宋蒋结合
蒋介石生于1887年,宋美龄生于1901年。1927年底,蒋、宋借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婚礼时,蒋年40岁,宋年26岁,相差14岁。宋美龄和张学良同年,比我大5岁。
当年,蒋介石因在陈炯明兵变时与孙中山共患难而深受信任,常出人孙公馆。蒋介石初识宋美龄即是在孙公馆,那时其年龄不大(35岁),长得有几分英俊,后又为黄埔校长、北伐军总司令。蒋见宋美龄绰约多姿,为之倾倒,加之其是孙中山和孔祥熙的小姨子,而孔、宋两家的财力及在国外的影响颇大,即欲娶宋氏三妹为妻。为达此目的,蒋对孔、宋两家和大姐、二姐、宋子文、孔祥熙都十分亲热。当北伐军抵南京时,由大姐蔼龄撮合,宋美龄与蒋介石同游金山、焦山,交往10余天,终于获得了宋美龄的欢心。
宋氏全家信奉基督教,十分亲美。作为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体会到单单依靠日本人是不够的,非另觅英美强国支持不可,而宋氏家族在美国教会中的影响正为他所需。故在1927年10月,蒋介石偕张群一起东渡日本探望宋母,并当面答应宋母:与原配毛氏离婚,个人皈依基督教;将二夫人姚冶诚移居苏州,脱离同居关系;送三夫人陈洁如去美游历(我为侍从秘书时曾接到陈给蒋几封信,蒋批送5万元后再未有联系)。宋母慨然允婚,宋美龄也与昔日朋友刘纪文终止了友谊关系。
但是,事情却出了些麻烦。蒋的原配毛福梅本是王采玉主持的明媒正娶,平时与世无争,族内关系甚好,所以对蒋毛离婚,乡里亲戚故旧均不以为可。况毛氏生了蒋家长子经国,正宗嫡嗣,毛氏自然承继丰镐房为主妇,其表示坚决不离老宅,使事情闹成僵局。后来还是蒋介石的孙家舅舅琴风衡量蒋宋结合有利蒋今后政治前途,将毛福梅和姚冶诚接到肖王庙镇暂住,默认离婚,只办一个表面登报离婚手续,并将蒋毛共同署名的“协议离婚书”一份转交宋家,方才了结。待蒋宋在上海举行过宗教和世俗两个婚礼后,毛福梅仍回丰镐房,逢年过节,亲友往来,一应乡俗依旧以毛氏为正宗。姚冶诚则带蒋家次子纬国去了苏州。宋美龄也明知中国旧礼教的规矩,但既齐备应有手续,也就装个糊涂。
日常生活
宋美龄有较高的文化教养,平日头后梳一个小髻,穿着适体。我每次碰见宋,她总是自然地面带微笑,让人不觉得有骄矜盛气。她言谈委婉适度,和别人谈话也只供对方可以听清楚就是,从不颐指气使,我在的6年中未见过她和蒋有过口角。
宋美龄经常随蒋介石外出各地,在外地他们所住房子一般是三间,包括卧室、办公室、秘书室。蒋介石夫妇常在一块吃饭,宋喜吃烤鸡、猪排,蒋则喜吃肉丝咸菜汤、干菜烤肉、咸菜大黄鱼。宋美龄很讲究卫生,即使在庐山时也要有人从山下捎去蒸馏水供应用。1935年暑期,在峨眉山时,她还以瓶装维琪矿泉水镐赏侍从室高级职员。他们夫妻间感情很好,有时说些闲话也不避人。有一次我随他俩由镇海飞机场坐车去溪口,行程中他们谈笑风生,宋还和蒋打赌说:“谁先见到江口塔,谁就赢。”不一会儿,蒋说:“?,我先看见了。”宋接着说:“我老早就看见了。”不认输。两人在溪口时往往手拉手徒步于妙高台、相量岗之间,宋称蒋Darling(大令),但我一直没听到过蒋对宋称什么。
侍从室人员对侍从室称“公馆”,对蒋介石称“先生”,对宋美龄称“夫人”,都不带姓,不称官衔。先生方面的内务副官是蒋孝镇,是他侄孙辈(少校级)。夫人的内务副官叫斯绍凯,没有军衔;还有两个下手,客来送茶点;有中西厨师各一人,不对外;有一个40多岁的健壮外国保姆料理房间、保管衣物等,但不做洗衣服之类的下手事。宋有私人秘书,所以她也有秘书室。女秘书的能力和学识素质都好,但外表都是其貌不扬,这或许是做妻子特有的心理。1933年时的女秘书叫钱用和,30多岁,嘴唇动过手术还看得出(后来调为中山门外遗族学校当校务主任,宋美龄常去视察,关心备至);继任的忘其名,个子很小,长得不顺眼;后来换了一个身体健壮、穿着时髦但一只眼睛有毛病的女秘书;随后又换成一个男秘书,叫古兆鹏,广东人,40多岁,秃顶,是宋子文介绍的,专做与美国教会、华侨方面的交流工作,包括宣传和捐赠、救济事宜。宋美龄的秘书主要是代她做些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宋氏三姐妹都热衷于这个工作,她们相互联系,经常碰面,共同商讨,感情非常融洽。
蒋介石和宋美龄请客吃饭是常有的事,但往往有些人出来后说吃不饱,这固然有感拘束的原因,但也与菜肴不丰盛有关。宋美龄的厨房里的酒肉都是按少量、吃新鲜配置的,不知是不是西式生活习惯所致;蒋介石在这方面很吝音,若有部下请求济助,最多只批200元,就算是面子十足了。宋美龄选购衣料,总是跑上好几家,问明价格,择合意的地方去买。但她对教会方面却较慷慨,每到一个省、县,若有耶稣教会,必邀集教友尤其是外国传教士及他们的家属举行茶话会聚餐,以联络感情。1933年底1934年初宋美龄在浦城、建匝、延平时,都住在教会的房子里。
1933年4月,宋美龄随蒋往江西抚州,住在抚州中学隔河的木结构三间小屋里。有一天深夜,忽闻枪声,由疏而密,间有机枪扫射,延续约两小时,宋闻声后并不惊慌,并持自卫手枪准备抵抗。后查明系外来部队过境,事先未联系好而发生了误会。从那以后,侍从室文职官员每人也都发了手枪,以防不测。
宋美龄处事仔细,也注意小节。有一次,外收发把一封美国来信的邮票扯去,宋立即查询,结果外收发胡某承认错误,送还原物,也就未予处罚。蒋宋的私人信件都经各自的侍从秘书(又称随从秘书)拆阅送呈,一般批件也由侍从秘书加封,若密件、急件均另打记号加火漆印,所以外收发有所疏忽立即能查出。
宋美龄对所谓“家务”、内助也很细心,并处置得体。如1933年前后,大家公务繁忙,宋往往亲自做糕点派人送给电务员当夜餐;对少数侍从人员还在年终时送衣料以资笼络。如我因事忙不易分身,中午往往吃不上饭,宋知道后就叫她的中国厨师为我单做二菜一汤,很可口。当时我从早到晚都在“公馆”里,时时能遇上宋美龄,她总是微微点头微笑有礼,毫无做作。作为第一夫人,她许多内外事情都得兼顾,但每日作息时间却安排有序,忙而不乱,不浪费分秒。宋美龄每日必看书报及外国寄来的刊物,对文学、音乐也造诣较深,对美国历史及世界名人传记亦都感兴趣。她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和广东话,也讲普通话,中文相当好,毛笔字体颇似蒋介石,但较秀柔。
宋美龄对蒋介石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如午休前均由内务人员放留声机,唱片皆是小提琴独奏,没有歌曲,没有大型交响乐,都是宋美龄亲自选好放在盒内,留声机在卧室门外,直至主人开门时才停止放片。渐渐地,宋不在时,蒋也有了此习惯。宋美龄对基督教的几个节日非常重视,即便是在前线也不忘按西方风俗过圣诞节。记得1933年12月,蒋和宋及侍卫同机飞赴福建浦城前线,我与德国警卫顾问斯太乃司、电务员3人及宋的女秘书、两名厨师,另乘一架水陆两用飞机随往,并带有为宋烤好的一只火鸡。不料一小时后,我坐的这架飞机因故障迫降在距江西景德镇20里外的小河上。当时正是圣诞节前夕,又因为有两个外国人(一个是美籍飞行师斯密司),厨师不得已只好将这只原为宋美龄过节准备的火鸡拿出来大家吃了。因为文件全是我携带着,结果蒋介石一整天办不了公,以后宋美龄便要我同机而行了。当年蒋的私人飞机里专有一睡榻,因宋美龄有晕机的毛病,在飞机上总要横卧在睡榻上,但一下飞机改乘汽车就没事了。
住房需求
每个家庭主妇都想把自己的小家庭安排得宽敞舒适,宋美龄也不例外,而且更有条件。除了出发在外地临时住上三间平房或楼房将就一下外,宋自然想有一个永久性的像样的公馆。
当年宋美龄有幢陪嫁房子,在上海贾尔业爱路,正房约四开间阔,纵深颇大,楼下有一个大客厅,容40人也不挤,还可放电影。有一次放过一部美国故事片(忘其名),观众有蒋介石夫妇、少数侍从人员及孔家子女,片子的内容是叙述一个改革者逐渐扩充军备而至统帅全国,后又因经济风潮等导致一败涂地,看后发人深思,至今记忆尤深。
宋家买的这幢外国人的花园洋房,地处法租界住宅区,在上海并不算是最好的。两层的洋房前是一个花园,有小溪横贯过草坪,溪阔3米,东侧安放小石块,可徒步跳跃而过,灌木丛中间以假山,取自然园林式布局,散步其间并不觉身处闹市,由一个40多岁麻脸男管家看管。室内是小袖木条拼嵌的地板,除应有的大小沙发、大茶桌椅等家具外,墙上的挂饰颇精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大山人画的春、夏、秋、冬四帧花鸟条幅,寥寥数笔,简爽泼辣,意境逼真,确是神品。这座房子蒋介石总共只住过六七次,最多一次也住不上两个月。宋美龄倒有时来这里单独住上一个时期,一为整理上海私宅,二为和两个姐姐叙叙天伦。
抗战前,蒋介石夫妇一度住在南京中央军校校长公馆。公馆楼下有客厅、饭厅、秘书室、副官室,还有一个狭长的小会客室,宋会客就在一排玻璃窗到底的圆周形书房,墙上挂着意大利人画的风景画。楼上的房间全部都是他们俩人受用,室内布置平常,墙上也不挂画。但这个公馆并不中宋美龄的意,她在1931年时就看好了中山门外小红山的一个山坡,从这里朝东北方向可望见中山陵,正北方能看到明孝陵,宋计划在这里盖一所外中内西式的楼房,作为长久居住的地方。建房的任务由南京市工务局长赵志游承担,他设计了多种类的建筑图案。宋美龄一再提修改意见,单就室内装饰、浴室颜色就进行了多次变换拆建,阳台也修整好几次。市长魏道明和赵志游为了讨好宋美龄,还特请杭州西湖艺专校长林风眠亲自绘画室内墙壁的装饰花样。由于宋美龄对设计、布置常加改变,所以使这座房子至抗战前夕也未能竣工,抗战中当然也无法过问。胜利后,事过境迁,宋美龄也就不以为好了,遂把它改作耶稣教堂,每逢礼拜日准时和蒋介石同去做礼拜。
1934年,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在庐山观音桥旁又为蒋宋盖起三开间阔的小木屋,有水泥平台,坐在靠椅上静听桥下泉水叮咚,远眺五老峰雄峙众山,令人心旷神怡。但夫妇俩只小住几天就将其废置了,改买了一所外国人的旧房子,即枯岭路12号。那所房子起先叫13号,经我提醒庐山管理局长蒋志澄“基督徒忌讳13这个数字”后,改为12号。那时,美籍犹太顾问端纳常来作客,并与宋美龄等在一起打桥牌、谈笑,宋也借机练习了英语,这对以后她介人外交活动有很大用处。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南岸黄山,蒋宋有一所别墅作为主要住处,二姐宋庆龄就住在附近的一幢别墅,姐妹俩时常过往,骨肉情殷,始终如一。
在浙江溪口蒋家祖宅丰镐房,因四周皆民宅,警卫不易,蒋介石选中了武山临溪南端一高数丈的小丘地。因该处作伏龙吸水之势,俗称“龙头”,是个好风水之地,蒋命人在此造了一幢二楼三底小洋房,取名“乐亭”。这幢洋房内部装饰皆西式,有大小客厅、餐室卧室,并有一露天水泥走廊直通正屋东首的另一平顶洋房,专供来访贵宾休息、侍从秘书办公住宿之用,内有图书室、机要译电室,平顶上布有警卫岗亭。宋美龄初来溪口,就住这里,倚桥观鱼,怡然自乐。在蒋母墓道半山脚上还有新房三间,称为“慈庵”,也是蒋和宋来溪口落脚的地方。
1928年蒋介石偕宋美龄初次回籍,曾在雪窦山上向隐潭庙龙王塑像作揖行礼,念念祷告,宋也随侍肃立。雪窦山上风景独好,蒋宋每来必去雪窦寺中礼佛,寺的大门有蒋亲书“四明第一山”的大匾,蒋虽人基督教,但信佛根子很深,而宋则对佛教塑工高超技术有其鉴赏能力,对佛像庄严宏伟也肃然起敬。1934年以后,夫妇俩还同去离溪口30多里的四明山相量岗,并带了风水先生为自己选择墓地;在南京中山门外明孝陵和中山陵之间也由风水先生陪同看好了穴道。可见,他们老早就打算好了最终的归宿地。
办校为蒋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后,即着手扩建溪口武岭学校,既作为对乡里的贡献,又为蒋培养得用人才。蒋介石小时的同学张昌雷之侄张明镐负责筹建新校舍,宋美龄则具体提出学校要包括农科中学、完全小学和幼儿园,以及附设武岭医院(即仿照法国乡村学校方式,以校为中心,把医院、阅览室、消防队、电厂、电影院、公园等社会福利事业都包括进去);农专要有实验场,分动、植物两部分,培育良种,以便研究和推广;校舍的布局和设备也都是要当代化的,卫生设备一应俱全,还要备有来宾客房。从设计开始,宋美龄可说样样事情始终过问,连教室门漆成深灰色也是她的意见。学校建成后无论外观内饰都很有气派,蒋宋巡视时检查得很仔细。后来宋美龄还派了励志社副总干事邓士萍任教务主任,以更好地实现宋的愿望。
在武岭校舍落成那年,适逢蒋介石44岁生日,宋美龄提前几天就派人布置庆祝事宜,按照乡俗耍龙灯,还去宁波大有南货一号定购了大油包馒头、爆竹,大庆祝了一番。西安事变前,宋又在洛阳为蒋筹办“五十大庆”,天上用空军飞机编队排成“五十”两字,地面则邀请蒋百里等名人聚会,宋美龄亲自切开孔祥熙所赠特大寿蛋糕分送宾客,并和侍从室人员合影留念。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来溪口休养了100多天,这是蒋得势后住家乡最久的一次。宋美龄在此期间时来时去,羁留日期都不很长。1937年1月张学良被软禁在雪窦山时,于凤至曾求见宋美龄要求释放张学良,但未成。
1938年,宋美龄又在重庆小龙坎贾家岗办了一所中正中学,并自任校长。该校校舍虽系按战时规格草顶泥竹墙,但规模很大,占地很广,经费设备也很充足。我儿子曾在那里读过初中,学生一律住宿,童子军课非常严格,生活军事化。宋美龄常去视察,还邀请名人学者前去讲话。有一次,特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奇俊峰携其5岁男孩来校现身控诉日寇蒙奸的暴行。奇俊峰的丈夫原是锡盟王爷(盟主,忘其名),为蒙奸所杀,奇携其子来重庆向国民政府求援,蒋给了她5000人马的武器装备,并委任她儿子(忘其名)为少将司令袭父职。那天宋美龄陪奇来学校时,这5岁的小孩就穿着少将衔的军服。
这所学校和武岭学校一样,也是为了培育蒋宋所需要的人员。
庇护私亲
用人唯私唯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旧时社会制度不可避免的毒弊,宋美龄自然也离不开这个规律。如1934年卫生署长刘瑞恒将禁烟机构查禁充公的鸦片运少到上海卫生署所属的药厂制成药品,将数目极大的款项中饱私囊,但因为其在宋美龄处有关系,此案不了了之。又如上海花纱布交易所的另一大宗贪污违法事件,涉及到市长吴铁城、税务局长吴启鼎,只因为后台老板是宋蔼龄,亦未见严肃处理。抗战胜利后,蒋经国在上海发动“打虎”运动,揪出了孔令侃,也由于宋美龄干涉,无可奈何……
蒋之『外助』
宋美龄深受西方教育,有事业抱负,并和蒋介石志同道合,从内到外都是蒋最亲信得力的助手。
蒋介石一般均在下午会客,凡是军事上和党政部门的来客,先由侍从副官领至会客室,由我在会客室陪同寒暄。等蒋宋同时出现在会客室,我方退出。见法国外宾,由我当翻译,而宋美龄英语流利,用处更多,所以重要场合常由宋担任蒋的翻译。1944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尼赫鲁、甘地会面,担任翻译的是宋美龄;1943年11月蒋去开罗,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与蒋会谈,都是宋美龄直接参与翻译。
抗战初期,中国曾派三架轰炸机空袭日本东京,安全返航。当时宋美龄是这样说的:“我们派飞机空袭东京,一则表明我们有能力轰炸东京,但我们是正义的斗争,不伤及日本的妇孺百姓,我们只带上数十万份传单散发遍告日本国民,中国是不会屈服的,全民抱‘抗战到底,最后胜利必属于我’的决心,而你们都是危险的,趁早回头吧。”可见宋对一些军政大事是很知情的。
抗战前,蒋介石去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处理军政事务,宋美龄无不跟随;蒋在庐山开办军官训练团时,宋也同在。但西安事变前宋美龄却听了张学良的劝说:“内地气候干燥风沙大,长途劳顿还是先休息一下再去西安。”于是宋征得蒋的同意带了侍从室官员家属和端纳顾问及陈布雷等一大批人回了南京。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又紧急飞西安和张、杨谈判,并劝说蒋介石答应联合抗日。
抗战既兴,宋美龄一直陪蒋介石留在南京,直至南京临陷前几天才撤离去武汉〔。这期间,他们在中山陵园树木深处的住所多次险遭日军飞机轰炸。有一次日机夜袭,将相隔数十步的一所建筑夷为平地,宋蔼龄闻讯偕孔令俊亲来劝宋美龄随孔家先去武汉。宋美龄婉言谢绝,坚决不走,说:“我一定要陪他在一起,很多场合里还能帮助做些事。对私是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信心,对公则是我们俩人都在首都.能安定人心和军心。”
1933年8月在庐山,蒋介石酝酿发起“新生活运动”。宋美龄召集侍从室各秘书、副官的眷属举行茶话会,会中蒋介石出来和家属一一握手致礼,宋在会上讲了话,殷切希望在座各眷属以身作则带头响应。由此可知,宋是默契地配合着蒋的主张的。
蒋介石决定扩大空军装备,进口大量空军器材。此事先由徐培根负责,但不久觅桥航校仓库起火,损失惨重,徐被调往陆军大学。蒋感到发展空军需款巨大而人事难以安排,乃由宋美龄担任航空委员会秘卜长负责艺军事务、宋执事5年后.才推荐钱大钧为航空委员会主任,自己则转而致力于对外特别是对美国方面的交往工作。1938年美国《时代》杂志专题报道蒋介石对外的发言:“……告诉美国,请完全相信我们,战争的形势正在扭转,最后胜利定属我们……”该稿即是宋美龄译成英文的。
抗战初期,宋美龄还搜集了许多日军暴行的事实,利用报纸杂志和广播对美国人民大量宣传,并揭露美国政府把汽油、轻重武器、军用物资大量卖给日本,支持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恶劣行径。宋美龄在文章中报道了中国战场的情况,并称在缴获和击毁的日军坦克和飞机中有美国制造的零件,毫不隐讳地指责美国的两面手法,美国各报刊多抢着转载。
1940年日机大肆轰炸重庆后,宋美龄又对美国国会议员广播:“我不知你们国会议员是否想到过,如果中国屈服于日本,那将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无疑,日本将利用中国的资源转向美国进军,美国也将受到自食其果的惩罚。支持野蛮的日本军的侵略战争,本身就是不义的……”她严正地谴责美国纵容侵略,对中国的正义自卫战争不及时援助,转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府的愤慨。但她并未看破美国趁战争之机敛财的贪婪。
在抗战起后的4年多时间里,宋美龄不断呼吁美国政府改变政策,对美国朝野人士产生了很大影响。部分代表某些财团利益的议员为了本阶层的利益,开始主张派少量战斗机作为“志愿队”支援中国。在1940年6月,当中国唯一从海外取得援助的通道—滇缅公路被日机封锁,日军又占领了越南,美国才将现役空军120架飞机包括空、地勤人员、器材,以国民政府聘请名义,组.成“航空委员会美籍志愿军总队”(飞虎队)参战,其总队长就是美国退役空军中校陈纳德。
陈纳德是在抗战开始时经宋子文介绍给蒋介石的,曾担任过航校教官、总教官、顾问等职。蒋介石夫妇对陈纳德十分器重,宋曾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赞扬了陈纳德的国际主义精神,称其是美国人民对中国友好的使者,并向美国致谢意。
在此期间,宋美龄以较多精力协助政府做收容救济工作,安排从沦陷区逃难到后方来的妇女儿童,组织生产自救和义务教育,向美国教会和海外华侨请予救济物资、经费。当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还将从沦陷区拍来的照片及战地实况及中国军队的英勇顽强杀敌、视死如归的记录,编辑了一本《日寇暴行录》的照片集,分发给各国记者,宋美龄也亲自将这些真实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发向国外。
1938年春,为巩固战时体制,蒋介石专任军事统帅,辞去行政院长兼职,交副院长孔祥熙继任。为有专人联系行政院一切事宜,在派我去之前,宋美龄特地告我已向孔祥熙提起发表我为最高一级秘书掌管机要组,仍兼任侍从室秘书,要我经常联系,并加以慰勉。由此可知宋对政府人事方面已直接关心。
1941年底,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政府如梦初醒。宋美龄此时对美国广播的措词更烈,指出中国独立对付凶残的日本已坚持四年多,中国对世界正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要看美国的态度了。美国随即决定将空军志愿队扩充改组为美陆军航空第23大队,复又扩编为第14航空队,拥有各种飞机1000多架,以帮助中国从日军手里夺回制空权,同时选送中国空军人员去美国培训。
1942年11月,宋美龄认为时机成熟,决心单独赴美,亲自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抗战艰苦而英勇的事迹,唤起美国朝野大力支援中国抗战,保卫太平洋地区的和平。1943年3月1日,宋美龄由美国副总统华莱士陪同去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了演讲,美国《时代报》等媒体登载了她的演说。1943年11月下旬,宋美龄随蒋介石参加著名的“开罗会议”,并直接担任翻译。1944年6月,美副总统华莱士访华与蒋介石会谈,宋参加并为之翻译。以上事例均可说明,宋美龄实已成为蒋介石身边一名不可或缺的“外助”了。
上述所叙,只是我个人接触所及。宋美龄的一生,有功有过,这些自有史学界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