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全线溃败 “内阁”辞职重组
[2014年11月30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承德市委员会
    2014年11月30日 09:52 来源于 财新网
    放眼选举结果,国民党在都会地区失去了同情社会抗争运动的年轻族群的支持,亦无法说服深为房价高涨、薪资成长停滞所苦的中、基层工薪阶级。而军人、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政府职员的“铁票”,也随着世代更迭和社会民主化而大幅松动。在农业县份,国民党传统上仰赖的派系动员组织体系,则随着都市化人口流动和选民自主性的提高而渐告失灵
台湾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受到重挫,党主席马英九率党内高层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 
  
    【财新网】(特派台北记者 徐和谦)11月29日,台湾举行史上选举规模最大的“九合一”地方性选举,国民党遭遇2008年重返执政以来的最大挫败,全台湾地区22个县(市)中,国民党只保住6个县(市)、民进党则攻下13个县(市),另有3个县(市)为无党籍候选人所囊括,其中包括获得绿营支持、拿下台北市长的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
    这次选举,不但被视为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和国民党政府自2012年开展第二个任期以来的“期中测验”;同时,其对2016年初台湾将举行的下届地方领导人亦带有一定的连带影响。在这次选区遍及全台各地的选举中,若以份量最重的各县市行政首长得票率而论,民进党候选人在全台所获得的得票率合计为47.55%,国民党候选人则只拿到40.7%的选民支持。
    29日晚间近8时,台湾行政体系的负责人、“行政院长”江宜桦召开记者会,承认选举结果显示“政府的施政未能获得民众的满意。而人民的声音,也透过选票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决定请辞、负起政治责任,并获得马英九同意。这也意味,台湾当局的“内阁”团队将马上迎来一次全面重组,并牵动国民党内部接班梯队的人事平衡。
    在选举结果揭晓后,身兼国民党主席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承认,此次选举是国民党的“极大挫败”、“我们让大家失望了”。马英九还称,“人民传达的讯息我都收到了。此刻我的责任,是尽快提出改革方案,回应人民诉求,我不会回避任何责任。”
    但依据国民党在去年修订的党章中,规定凡该党党员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自就任之日起即兼任党主席,卸任时亦同免兼任之”的条款,马英九并未因败选而宣布辞去党主席一职,而是批准了选战操盘手、国民党秘书长曾永权的请辞。
    此前,岛内舆情及媒体虽已预判选情将对国民党不利。从2012年5月马英九进入第二任期以来,一系列由青年群体透过网络主导的大规模社会抗争运动,包括2012的“反媒体垄断”运动、2013年因服役士兵意外身亡而触发的“洪仲丘事件”、2014年上半年的“反服贸(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学潮及占领“立法院”行动,加上其后的“反核四(第四核能发电厂)”运动,和在选前不久暴发的台湾食用油安全危机,皆让国民党政府的民意基础备受冲击;马英九个人和台湾当局政府团队的威信则不断消蚀。
    台湾“中研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林继文告诉财新记者,“如果说去年的‘洪仲丘事件’有50万人上街、今年‘反服贸运动’也有50万人,这些年轻人再去影响他们的父母,你想这个影响会有多大?”
    而马英九政府在面对前述社会抗争时,最后多采取退让、妥协的姿态平息风暴,不但让许多国民党既定政策的支持者感到无奈、失望,更使在政治对垒前线为国民党既定政策辩护的党籍民意代表或政府技术官僚进退失据,处境尴尬。
    此外,从去年9月以来,马英九和党内对手、“立法院长”王金平围绕王金平是否介入“司法个案关说”展开激烈斗争。马英九一度强硬要求王金平主动请辞“立法院长”职务,“为国民党保留点尊严”,并主导党的考核纪律委员会开除王金平的党籍;但王金平则透过司法诉讼手段保全党籍,并巩固其与党籍相挂勾的“不分区立委”身分和“立法院院长”职务。
    这波暴发在台当局最高领导人以及最高民意机关议长之间的严重政争,不但使国民党内部元气大伤、同情王金平的部分党员对马英九也颇难谅解;影响所及,更使得马英九和国民党当局迫切需要的诸项重大法案,此后在王金平主导议程下的“立法院”中,皆难顺畅推动。及至“反服贸”学潮爆发后,马英九和国民党念兹在兹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查、规范两岸协商监督机制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应对区域间经贸一体化冲击的《自由经济示范区》条例,以及涉及未来两岸互设办事处所需的相关修法进程,更全面搁浅。
    本次的选举结果自29日下午四点开始开票以后,情势很快明朗。
    在选情最受关注的台湾政经中枢台北市,受到民进党表态支持的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一路稳定领先,最后以57%比40%的显着差距,击败由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连胜文,结束国民党在台北市连续16年的执政;亦成为国民党在“蓝营”未分裂的前提下,首度在选民结构呈现“蓝大于绿”格局的台北市败选。
    除台北市外,台湾六大“直辖市”中,原由国民党资深政治人物胡志强主政的台中市亦告失守。2005年前,曾以新秀政务官之姿,与胡志强在未升格前的台中市争夺过市长职务的民进党候选人林佳龙,经过近十年的在地深耕之后,终于在本次选举中击败连续主政台中13年的胡志强,以57%对上43%的得票差距,替民进党拿下台中这块传统蓝绿势力分界的地缘要冲。
    另一个失守的传统国民党优势选区,则是在本次选举后即将升格为“直辖市”的桃园市。即使现任的桃园县长、也是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之子吴志扬,被视为是当地顺利“升格”、获得更多行政资源与财政自主权限的推手之一;然而,全岛民情氛围对国民党的不利态势,再加上吴志扬任内两度爆发的副手涉及贪腐案,都让其连任之路蒙上阴影。最终,吴志扬遭到二度挑战的民进党对手郑文灿,以51%比48%的小幅差距击败,使国民党的“直辖市”再失一席。
    而在台南市、高雄市,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则被两地的民进党籍现任市长赖清德和陈菊,以“压倒性”的态势击溃。在高雄,上回以无党籍参选、本次被国民党提名的原高雄县长杨秋兴,遭到民进党籍的现任市长陈菊,以68%对上30%的差距压制。总票数囊括99.3万票的陈菊,也成为本次“九合一”大选中得票数最高的候选人。而在台南市,几无从政基础、大学校长出身的国民党籍候选人黄秀霜,更被民进党籍的现任市长赖清德,拉开72%对上27%的罕见差距,刷新台湾地方自治史上的纪录。55岁的赖清德和64岁的陈菊在南台湾的得票率之高,不但使民进党主导的当地政治生态更形巩固;且两人超出所辖境内的高民望,也使他们在2016年台湾“大选”中可能扮演的角色颇受外界期待。
    在六大“直辖市”中,国民党只勉强守住了由现任市长朱立伦主政的人口第一大城新北市,但票数亦不亮眼。朱立伦此次的得票率只些微超过50%,而民进党挑战者、前台湾“行政院长”游锡坤则将得票率拉抬到48%,双方差距之小,让诸多观察者深感意外。
    长期被视为“后马英九”时代热门接班人之一的朱立伦,在发表当选感言时,承认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全面溃败”,并称“民主就是要勇于面对人民的声音,民主就是要勇于接受人民的选择,人民做出的选择、人民对我们怒吼,我们都听到了”。面对国民党当下在台湾年轻世代选民中的显著劣势,也及网络社交媒体对国民党形象的严峻批判,朱立伦说,“我们必须要彻底检讨,为什么很多新世代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政策或表达对我们的肯定。这不是世代之间的隔阂,而是我们没有随时代变迁做好改革。”
    在此次选举起跑之前,朱立伦曾为继续参加新北市长连任选举,或放弃连任、直攻2016年全台“大选”而踌躇再三。在本次选举中,朱立伦仅以微幅差距勉强连任,出乎各界预料。此后,他是否将继续角逐2016年的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抑或韬光养晦做满接下来四年的新北市长第二任期,或者以国民党副主席之一的身分针对党内改革问题作出更大动作,仍被岛内舆论和两党政坛人士关注。
    除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等六大“直辖市”外,在台湾地区的各县市中,民进党除蝉联原本执政的云林县、嘉义县、屏东县、宜兰县以外,还另外攻下了原由国民党主政的基隆市、新竹市、彰化县、嘉义市和位于离岛的澎湖县。
    而国民党所能掌握的地方政权,在12月25日各县市执政首长交接之后,将只剩下惟一的“直辖市”新北市,和北部的新竹县、苗栗县、中部的南投县、东部的台东县、福建省沿海的“连江县”(马祖列岛)。而另一离岛县份、福建沿海的金门县,以及台湾本岛东部的花莲县,则由原本出身“蓝营”的政治人物,击败了国民党在当地提名的候选人。
    放眼选举结果,国民党在都会地区失去了同情社会抗争运动的年轻族群的支持,亦无法说服深为房价高涨、薪资成长停滞所苦的中、基层工薪阶级。而军人、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政府职员的“铁票”,也随着世代更迭和社会民主化而大幅松动。在农业县份,国民党传统上仰赖的派系动员组织体系,则随着都市化人口流动和选民自主性的提高而渐告失灵。
    而在民进党方面,不满40岁的新竹市长当选人林智坚、43岁的基隆市长当选人林右昌、47岁的桃园市长当选人郑文灿和50岁的台中市长当选人林佳龙等新当选者一字排开,这些新当选人,不但折射出民进党世代交替的接班梯队渐趋完整,也预示他们所掌握的行政资源,将能在接下来四年内,为更多有志靠向民进党的年轻人才提供历练岗位,并争取更多新世代选民支持。
    带领民进党获得2008年失去政权以后最大胜利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发表选后谈话时说,“我们可以高兴,但是我们从今天晚上开始,就要以这一次国民党的失败为警惕。一个政府如果不站在人民的这一边,人民会随时把权力收回去。”蔡英文还称,“今天选举的结果,是一场历史性改变的序幕。未来,台湾会走向何方,取决于国内所有的政党,所有公民社会的成员”,“面对人民力量的崛起,我们只能更谦虚。”